欢迎光临昆明公墓网官方网站!
  咨询电话:13678754702

常见问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常见问题

葬式选择的信仰因素

2022-09-27 昆明公墓网 343

  在葬式选择的过程中,自然条件并不是完全决定的因素。在环境演变不大的藏文化腹心地带,吐蕃王朝及其之前均流行的是土葬,数以千计的考古发掘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,但在12世纪后,土葬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这能用“盖冬季地冻,埋葬不易”来解释吗?其实葬式的选择和人们的信仰观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。

  西藏在藏传佛教传入之前,流行的是原始的苯教,苯教文化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,当然也包括其所采取的丧葬形式。苯教文化忌讳掘地动土。时至今日,藏北牧民仍将挖地取土视为可能触犯“龙神”的不善之举。在今西藏境内,唯一全民信奉苯教的地方一那曲巴青县,群众至今仍然实行火葬,而非土葬。因此,土葬从藏文化腹心地带退出历史舞台,和苯教文化的“龙神”观念有关。

葬式选择的信仰因素

  早期吐蕃王朝在土葬中有“人殉”的制度《旧唐书.吐蕃传》说“其赞普死,以人殉葬”,“国王将葬,其大臣亲属殉死者数十人”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亦说“其君臣互为友,五六人曰共命,君死,皆自杀以殉。”这种残酷、野蛮的陪葬方式与佛教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差,从而成为其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之

  佛教传入西藏后,与西藏原始的苯教相互融合,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。藏传佛教的思想对人们的观念、行为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在佛教“生死轮回’、“因果报应”和“布施”等观念的影响下,为了顺利转世、不应在尘世中留下任何痕迹、尸体当然应该处理干净一喂鹰、喂鱼、焚化等均可以实现这一目的。同时,受《尸毗国王救鸽》、《摩诃萨陀舍身饲虎》等佛经故事的影响,藏族认为天葬就是把死后肉身奉献和布施给“空行母”的化身—鹜鹰,这一功德有利于生命的轮回,是灵魂转世的铺垫。由此可以看出,在藏文化腹心地带土葬被天葬取代,和藏传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  火葬在藏文化的腹心地带作为高贵的葬式只用于高僧大德,但其在人们观念中的高贵性特征,自然会吸引具有较高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俗人也采用这一葬式,为了确保火葬只用于高僧,就人为的利用宗教来加以确立“如《利未记》(即摩西五经之戒律部)中,亦已证实自然界之限制。俗人火葬,其地位纵高,亦认为裹读神明。如有违礼行之者,将使乡邻遭祸,人民患疾,谷物遇冰雹”。

  在藏南、藏东南多葬式地区,门巴族、洛巴族、橙人等民族中,土葬的葬式较为流行。其实藏南和藏东南地区,地形多为高山峡谷,河流纵横,绝大多数地方的土层较薄,从自然条件来看并不易于土葬的实行,但在这一地区仍然流行着土葬,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区,由于远离藏文化腹心地带,特别是高山的阻隔,使得这一地区较好的保留下了其原始的丧葬文化形态—土葬,而没有在佛教文化的观念影响下,逐渐将土葬消除掉。


昆明公墓网

昆明购墓全程服务

24小时咨询热线:13678754702

联系电话
13678754702

稍后再说 点击拨打

联系方式

13678754702

昆明公墓网微信

扫描加我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