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昆明公墓网官方网站!
  咨询电话:13678754702

常见问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常见问题

清明节是如何演变为祭祀节日的

2022-08-10 昆明公墓网 188

清明节是如何演变为祭祀节日的

  清明节,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之一,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,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这一时节,生气旺盛、阴气衰退,万物“吐故纳新”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,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。

  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,但时间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,那时扫墓只是皇家贵族的事,因为贵族有碑有墓,而老百姓的通常叫坟,就是死了埋在地里就完事了。

  清明节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一,也是传统祭祖节日。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十二月建”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,它在上古(或远古)已订立。古籍载,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,以定岁之所在。“二十四节气”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、物候、气候变化以及确立“十二月建”的特定节令。上古时代以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“二十四节气”。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“十二辰”(十二月建),“建”代表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,斗柄旋转依次指向“十二辰”。在传统文化中,干支时间与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,寅位是后天八卦的“艮位”,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,代表终而又始,如《易•说卦传》:“艮,东北之卦也,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。”故,斗柄是从正东偏北(寅位,后天八卦艮位)起始,经南、西、北旋转一圈,为一周期,谓之一“岁”。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“乙”位时为清明节气。清明这一节气,万物皆洁齐、生气旺盛、吐故纳新、气温升高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,正是郊外踏青(春游)与行清(墓祭)的好时节。

  清明节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,属于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。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,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,抒发人们尊祖敬宗、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。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春秋二祭,古已有之。

  清明节历史悠久,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。据现代人类学、考古学的研究成果,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,一是天地信仰,二是祖先信仰。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,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。据考古发掘,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,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,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。“墓祭”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,清明“墓祭”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。清明节俗丰富,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:一是礼敬祖先,慎终追远;二是踏青郊游、亲近自然。清明节不仅有祭扫、缅怀、追思的主题,也有踏青郊游、愉悦身心的主题,“天人合一”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。经历史发展,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,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,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  据说,寒食墓祭活动是在寒食节(清明节前),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,“寒食墓祭”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风俗,直至唐朝唐玄宗时期,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。据说到此时,寒食墓祭已经推广到民间,就是老百姓也都扫墓祭祀了。

  后来寒食与清明怎么就混为一体,清明节祭祀遂成习俗?据说是到了宋代,民间兴起焚烧纸钱祭奠先人的习俗,由于寒食节禁火,清明节升火,百姓烧纸就只能在清明期间举行,清明扫墓由此逐渐取代寒食扫墓的传统。

  清明节祭扫仪式各地也有不同。据说有些地方“烧包袱”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。所谓“包袱”,亦作“包裹”,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“阴间”的邮包。关于包袱里的冥钱,种类很多。笔者家乡浙南地区清明祭祀民俗是:在墓地摆出煮熟的整鸡、肉、豆制品等菜肴,水果,酒。记得小编老父亲每次还去采一把新鲜茶叶也摆上。然后给墓地上的土地公烧香点蜡,给祖先烧金银纸(纸钱),然后放鞭炮、爆竹,最后给小孩分发墓饼(饼干、糖果、零钱)。扫墓结束了,同家族的人聚餐喝喝酒。

昆明公墓网

昆明购墓全程服务

24小时咨询热线:13678754702

联系电话
13678754702

稍后再说 点击拨打

联系方式

13678754702

昆明公墓网微信

扫描加我微信